首页 - 黄玉顺:互害之病的儒学疗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西宁市 > 工信部:争取11月底前基本完成今年钢铁煤炭压减任务 正文

工信部:争取11月底前基本完成今年钢铁煤炭压减任务

来源:二话不说网 编辑:西宁市 时间:2025-04-05 19:00:58

(同上,第161页)由气所构成的世界,无论是未形之前的太虚,还是既形之后的万物,气都具有第一性。

限于书评的篇幅要求,书中极为丰富的内容无法一一在此得到充分的讨论。当然,正是由于我对该书留下深刻印象而认为是近年来难得的佳作,因而在认真阅读的过程中,从我儒学研究的专业背景出发,也觉得书中对于儒学传统的观察,似偶有一些或可商榷之处。

工信部:争取11月底前基本完成今年钢铁煤炭压减任务

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比如,作者认为阳明后学将‘礼内在化、本体化,而强调‘先天正心的‘第一义工夫,更是进一步把‘礼的人际客观性内涵,消解于以‘仁作为良知本体之自我立法的主观性之中(页271),以及与宋明新儒家强调以‘仁作为实践主体的内在道德性不同,汉儒与清儒都是从一开始就从交互主体性的观点来理解‘仁这个概念。其一,作者认为汉朝以后儒家经典被政治力权威化之后,从行动诠释学转变成了文本诠释学(页113-114)。作者提到霍耐特(Axel Honneth)的人际关系的道德这一概念(页194),其实正可以说是儒家道德性的特点所在。如今这部《儒家后习俗责任伦理学的理念》,恰恰也可以视为援用西方道德发展理论来诠释儒家的一部成功之作。

(页204) 其三,对于克己复礼为仁的诠释,作者也在以往不同乃至彼此冲突的解释之中,提出了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而饶富洞见的看法。用我的话来说,经典诠释对于朱子而言更多地是一种以追求圣贤人格为目标的身心修炼活动。审美教育的任务正是在于将人之简单的自然感情提升到对万物一体的领悟。

张世英的这一观念,多少流露出了些许王国维之常人之境与诗人之境对举的境界论思想。以此,张世英通过采借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的理论,以有别于冯友兰以儒家道德为境界核心观念的伦理学方式,为万物一体赋予了认识论的意义。境界所具有的复杂性不仅体现于个人身上,也体现在不同民族和时代的文化中。但横向超越则与之不同。

前文已述,横向超越正是从可说的境界走向不可说的万物一体之境界的精神历程。只有不断与世俗周遭事物相荡相磨,人才能真正体会如何能够出淤泥而不染,海纳百川而成汪洋,转识而成智,凝道而成德。

工信部:争取11月底前基本完成今年钢铁煤炭压减任务

语言的诗性或诗性的语言,使人能够突破时空的限制与羁绊,超越人性的狭隘,为人的生命与生活注入神圣性与永恒性的内容。境界的神圣性或永恒性,并不同于宗教意义上的神性,而是来自生命本身所蕴涵着的无穷的创造性精神。我们所追求的理想人格,就是以最高的精神境界占压倒优势地位的人[9](P299)。本文着重阐发张世英境界论思想中可说与不可说的内容之间的张力,以及张世英以语言的诗性特质或诗性语言将境界中的不可说转化为可说的思想努力。

简洁地说,张世英依据人之在世结构将人之境界划分为四个层次。张世英以精神现象学和精神科学的方式建构起了有别于王国维和冯友兰的新境界论。张世英将这一世界与价值领域发生关联,使得生活世界具有了丰富的人文主义特质。人生来都要经历现实无情的磨砺和锻炼,而真正的境界,正是在这些无情甚至残酷的生命经历中得以成长、丰富和充实。

人之在世结构在这一境界中已进入高级的主客融合阶段。开近代中国境界论之先河的王国维采借康德、叔本华思想,主要于艺术领域中系统全面地阐述了境界理论。

工信部:争取11月底前基本完成今年钢铁煤炭压减任务

自柏拉图到黑格尔的传统形上学以理念、自在世界等内容作为纵向超越之根柢,因而可以被称作有底论。人之存在与内在的生命力,呼唤着诗意的语言。

对这一境界的诉说必然要通过语言的诗性或诗性的语言才能得以完成。因此,他更为推崇以把握相通为标的的横向超越,并认为这一超越方式要高于追求相同的纵向超越[8](P113)。以此,诗的语言与非诗语言的结合,使得世界的丰富意义向人全面开显出来?。他将事物之间所具有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等关系皆视作相通,并将相通的关系从同类、相似的事物之间扩展到了不相似乃至彼此对立的事物之间,认为相通的最大范围即是天人合一与万物一体[9](P13)。认识、功利、伦理道德语言皆是非诗语言,因受人之主客二分的在世结构的限制,只能用于表达欲求、求实、道德三种境界中的内容,面对主客合一式的审美境界则显得苍白无力,审美境界在非诗语言面前成了不可说的对象。在这一境界中,人具有了分辨物我、我他的自我意识,并在此基础上产生了能够区别主客二者的主体意识,从而真正进入了主—客关系的在世结构。

唯有诗的语言才能对审美境界予以言说,道出了非诗语言所不能表达的意义和内容,使得境界中不可说的内容走向了可说。张世英则在批判继承前贤思想的基础上,以在世结构为理论基点,以精神科学的方式建构起了独具一格的境界论系统。

这一境界中的人,其行为始终以满足自身最低限度的生存欲望为第一要务,并未从广义的动物界中提升出来,尚无所谓道德、审美可言。但无论如何,高明的精神境界必然融契真、善、美三种最基本也是最高价值原则,是人之知、情、意全面发展的结果。

上达至这一境界的途径是与科学活动、道德活动不同的审美活动。这可以被概括为一种纵向超越的模式。

世界由语言而敞开,而具有了意义。在张世英看来,这一万物一体的理想境界不仅是在场者与不在场者的统一,也是真、善、美等价值之总根源。这一特质是以主客二分为基础的日常语言、科学语言所不具备的[8](P198)。从可说与不可说的角度而言,横向超越正是由有底走向无底,从非诗语言所能够表达的境界超越到唯有语言的诗性或诗性语言才能述说的境界中的精神历程。

他指出,虽然横向超越看起来与感性认识紧密相关,但这一超越方式绝不是摒弃概念、普遍性,并不是完全依赖感性认识而抛弃和排斥理性认识。张世英在其著作中已经对通之概念予以反复申论,其观点得到了诸多当代学人的认同和阐扬?

张世英将哲学定义为提高人生境界之学,我们亦可沿着这一方向继续申明:哲学并不是语言和概念的游戏,而应当是以使人具有生机和活力的生命之学。从人人直接体验着自己具体的生命经历与生活在具体的生活之中而言,荷尔德林的说法并不为过。

他从主客观相结合的角度凸显了境界作为人之价值实现的时空场域方面的意义。四种境界在个人身上有着不同的比例,有的人高境界所占比例较多,有的人低境界所占比例较多。

人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之上人生而就是诗人。基于此,张世英认为,哲学真正的使命或最高任务并非追求黑格尔所言的终极的同一性或相同性,而是要达到世间万有相融、相通之境界,即万物一体和万有相通之境界[14](P12)。不同层级的境界之间并非完全隔绝,高境界的内容也时常会显现于低境界之中,这便使得各个境界中的具体活动展现出了不同的价值原则。就性质而言,语言大体可划分为认识语言(包括科学认识的语言)、功利语言、伦理道德语言、审美语言、宗教语言。

境界所具有的复杂性不仅体现于个人身上,也体现在不同民族和时代的文化中。根据人之活动性质的不同,语言的性质和意义也可分为多种。

横向超越正是从可说的境界走向不可说之境界的精神修炼历程。但无论如何,高明的精神境界必然融契真、善、美三种最基本也是最高价值原则,是人之知、情、意全面发展的结果。

张世英对境界的思考亦带有强烈的现实关怀,其着眼点并不仅仅是个人境界的提高,而是整个现实世界。简洁地说,张世英依据人之在世结构将人之境界划分为四个层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热门文章

2.5909s , 16751.2578125 kb

Copyright © 2016 Powered by 工信部:争取11月底前基本完成今年钢铁煤炭压减任务,二话不说网  

sitemapSMS接码-实卡接码平台

Top